其他

一部怪物电影出乎意料赢了金狮后,再来看看本届威尼斯的惊喜和槽点

2017-09-10 深焦 深焦DeepFocus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获奖名单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吉尔莫·德尔·托罗卧薪尝胆之作《水形物语》斩获金狮,类型片问鼎,在电影节的历史上还是相当少见,因为通常来说,类型片要求做更加精确化的细分,很少能做到老少通吃、全员接受。不过这一次陀螺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影片获得了影评人的交口称赞,4.15分的场刊评分仅次于《三块广告牌》。


说起后者,似乎是今年威尼斯零差评影片,完美的剧本+精准的节奏+具有张力的表演,《三块广告牌》可谓在深度和可看性上都做到了极致。原本被期待能够斩获更多的该片,最终拿下了最佳剧本奖,而此前被认为很有希望的最佳女演员(弗兰西斯·戴斯多蒙德)则遗憾输给了《汉娜》中的兰普林阿姨。平心而论,今年女主的竞争较为激烈,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位,还有《求贤者》中的海伦·米伦,及《宿命,吾爱》中的一众法国新生代演员。不过最后评委会还是保险地将影后桂冠颁给了老戏骨,哪怕《汉娜》并不是一部令人信服的影片。


影帝则毫无争议地给到了黎巴嫩影片《羞耻》的男主,另一部口碑之作《狐步舞》则获得了评审团大奖。稍微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一天登场的主竞赛影片《倾尽所有》在获得了奖励处女作的“未来狮”之后,竟然同时斩获最佳导演银狮奖。法国导演泽维尔·勒格朗着实在国际电影节舞台上迈出了一大步。


热热闹闹的威尼斯电影节这就落下帷幕,深焦DeepFocus再次邀请到亲临水城的媒体好友们,就今年看过的影片选择一部自己最心水,和一部最讨厌的,来为读者们做一个推荐,也顺便为大家排排雷(影片选择范围不仅限于主竞赛单元影片)。在这里,也感谢好友团们(以下排名不分先后:秦婉、顾草草、seamouse、车琳、胤祥、郭连凯、于小趴、书旦)对深焦DeepFocus此次威尼斯报道的支持。

主竞赛单元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狮奖:

《水形物语》吉尔莫·德尔·托罗(美国)


评审团大奖:

《狐步舞》萨缪尔·毛茨(以色列)


最佳导演奖:

《倾尽所有》泽维尔·勒格朗(法国)


最佳女演员:

《汉娜》夏洛特·兰普琳(法国)


最佳男演员:

《羞辱》Kamel El Basha(黎巴嫩)

 

最佳剧本奖:

《三块广告牌》马丁·麦克唐纳(美国、英国)


评委会特别奖:

《甜蜜的国度》沃威克·桑顿(澳大利亚)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员奖

查理·普拉默《赛马皮特》(英国)


地平线单元及其他奖项


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

《1988的妮可》Susanna Nicchiarelli(意大利)


地平线单元最佳导演奖:

《没有日期,没有签名》VAHID JALILVAND(伊朗)


地平线单元评委会特别奖:

《Caniba》VerenaParavel; Lucien Castaing·Taylor(法国)


地平线单元最佳男演员奖:

《没有日期,没有签名》Navid Mohammadzadeh(伊朗)


地平线单元最佳女演员奖:

《幸福的人》LynaKhoudri(法国、比利时、卡塔尔)


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奖:

《遗忘诗行》AlirezaKhatami(德国、德国、荷兰、智利)


地平线单元最佳短片奖:

《Gros chagrin》Celine Devaux (法国)


最佳处女作:

《倾尽所有》泽维尔·勒格朗(法国)


经典单元最佳修复电影:

《IDI I SMOTRI》


经典单元最佳纪录片:

《王子与恶灵》(德国)


最佳VR影片:

《Arden‘s wake》Eugene YK Chung


最佳VR体验:

《LA CAMERA INSABBIATA》Laurie Anderson、黄心健


最佳VR故事:

《Bloodless》Gina kim(韩国)


威尼斯私人心水


嘉年华

郭连凯


真的没想到,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爱的电影竟然是这部华语电影。


来之前我对《嘉年华》是完全不抱任何期待的,一是因为对这部电影主创的不熟悉,二是因为这两年电影节里的华语片,真的都不太能看。


但是《嘉年华》几乎是从第一个镜头,就狠狠的打了我的脸。手持跟拍的长镜头一下子就让我来了精神,这是在华语片中少见的灵动和干净。映后查阅,发现本片摄影指导是达内兄弟的御用Benoit Dervaux,《罗塞塔》和《孩子》都是出自他手。这是《嘉年华》从视听上就不同于那些对侯孝贤或者蔡明亮照猫画虎的独立电影的地方。


《嘉年华》两线并行,通过两个少女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黑暗的青春成长故事。对儿童性侵这一社会议题的涉及,让影片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社会法则,这个法则令人绝望,但又如此真实。


文晏充分发挥了女性导演的优势,用细腻的笔触将黑暗面埋藏在细节中,并在影片结尾一并释放。影片海报上巨大的梦露裙底,象征着年轻女孩的性启蒙,与社会上对女性的荡妇羞辱。最后,这个成熟女性的象征图腾被连根拔起,青春也就戛然而止。


虽然《嘉年华》没有能够在颁奖典礼上有任何斩获,但这样一部形式上有创新。表演上极自然,现实意义又非常重大的影片,足以成为我心目中近23年来的最佳华语青春题材电影。



三块广告牌

胤祥


一骑绝尘地领跑所有场刊足以证明这部影片的强大。不仅是今年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的最大热门(如果只看影片本身),而且至少是明年奥斯卡五项提名起的强势之作。


影片有一个教科书一般的好剧本,干净利落,而且最重要的是破了不少类型套路。在人物塑造上十分生动,满口粗话的执行力和战斗力爆表的女汉子并非一路强横而是执拗与脆弱并行,堪称近年少有的新颖人物;病重的警察局长与里外皆糙的妈宝暴力小警察写得也是各自生动,三位演员的诠释也异常出色。对中部小镇的生活细节有精准的把握。再加上导演控制力很强,节奏把握精准,又不乏幽默感。


影片对低阶级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有着结构性的揭示,对负罪感、仇恨与愤怒的探讨颇有与当下社会状况的契合点。


宿命,吾爱

于小趴


时隔四年,看完柯西胥的电影,依然很想吃意面。《宿命,吾爱》的故事当然就如所有柯西胥电影的故事一样真真实实的。喜欢摄影的电影小哥遇到了两个来突尼斯度假地法国女孩。你来我往,带着她们进入突尼斯青年的生活。与其说故事真实,不如说是场景和人物都很真实。一定会有人不喜欢柯西胥的,想要猎奇的,没耐心的,不观察生活的,以为自己都是对的,和自恋的人。


柯西胥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自恋。一个自恋的人无法对生活观察地如此细致入微。在广为好评的夜店场景中,柯西胥为每一个人物和每一段关系都设置了精准的肢体语言,神态以及台词。在那样看似无章法的场景里,在人物那么多且杂的关系里,他们看似琐碎的对话,每一句都直指人物性格的本质。柯西胥没有为了讲故事而去制造事件,他只是真实地展现了他用爱观察到的男男女女。


所以蕾雅·塞杜应该没有说谎,柯西胥可能真的在拍摄《阿黛尔的生活》时跟她进了厕所。如果柯西胥没有这种几近变态的观察欲,他拍不出这样鲜活的电影。


纽约公立图书馆

柳莺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大脑,是殿堂般的存在,然而纽约公立图书馆系统在弗里德里克·怀斯曼的镜头下,却异常地“接地气”——这里不仅有最智慧的大脑碰撞出的火花,有一场丰沛的历史积淀留下的芳香,更有可深入不同阶层内心深处的各种极具人文色彩的功用——黑人社群在图书馆里探讨自身生存境遇;青少年在课外活动中开发动手能力;而管理层则为图书馆是否要接纳流浪汉而争论不休……此类种种皆被怀斯曼不动神色地摄下。


在聚焦社会公共机构五十余年后,怀斯曼在《纽约公立图书馆》中显示出难得的轻盈色彩,也通过对体量巨大的素材有意识的剪辑制造某种幽默的氛围。影片中最动人的一幕被提炼,并印制在了海报上:无论种族肤色的人们,悠闲地在总馆门前的草地上休憩,音乐悠扬,宛如天堂。


狐步舞

seamouse


“故事聚焦一对幸福的夫妻的美好生活,由于多名不速之客的到来而搅得天翻地覆,分崩离析。”短短几句话显然不足以概括《母亲!》试图营造惊悚、悬疑,甚至恶心气氛的野心,片名后的感叹号也仿佛预示着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是有多希望能够听到观众的尖叫声。


宗教、政治、家庭,各种元素把电影撑得满满当当。不是不能玩隐喻,但如此主题先行往事先塑好的模型里一一对应浇筑角色,使得对人物动机的设置变得潦草,于观众来说,更消解了解读的快感。前半段试图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营造惊悚恐怖气氛,对声音的运用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有过满之嫌。不速之客来访,让人想起《趣味游戏》等“闯入者”电影,然而达伦显然志不在此,后半段场面骇人,玩飞也玩脱。


 家在兰若寺

秦婉


《家在兰若寺》的故事很简单:小康(李康生饰演)在山里养病,他的亡母(陆弈静饰演)来为他做饭,但是他吃不到。他的邻居是一名女鬼(陈湘琪饰演),也走不进他的生活。他唯一倾诉的对象,是一条鱼,鱼会化成人形(尹馨饰演)与他做爱。


影片一共由14个镜头组成,由于熟知蔡明亮作品的个性,我在每个镜头开始的同时,转动座椅全方位观察环境。由于是全景观赏,视觉接受的空间被拉高也拉深了,这对蔡明亮这种走影像路线的导演而言非常适合,他可以尽情架构每个镜头。观众也可以在转动中找到自己的镜头语言,并与导演进行博弈。


《家在兰若寺》虽然只有14个镜头,但是由于VR空间的存在,它给足了我观察和思考空间,在56分钟里完全不会感到无聊,因为我能看到纯粹自然中的一处废墟居所,以及在世界边缘孤独痛苦修行的人生,我看着影帝李康生,想到他又一次将真实形态的自己完全投入到蔡明亮的电影里,这种美好的合作几乎要贯穿两人的一生,不禁感动不已。这次,小康就在你身边很近的地方弯腰锄地,抱着一条鱼泡澡,或是煮好饺子自己蘸着醋慢慢吃。他从一个少年到中年,一直拍着蔡明亮的电影,常被丢进各种空旷的、肮脏的环境里,在电影里呈现青涩的、崩溃的甚至是畸形的自己。

证言

书旦


以色列电影THE TESTAMENT,估计是这次影节印象最深的一部。


开篇在奥地利一处优美的乡村: 古老砖桥,宁静的绿色草场,重要的摇臂,男人被迷雾的绿野吞没。小提琴忧郁中透着动荡。一分钟足够抓住神智,提示精神。然后剧情转入网络听证会,以色列证人对接奥地利法庭,特拉维夫的大学教授约书要阻止奥地利一处乡村的开发进程,因为证据显示,这块土地下埋着1945年苏军解放前夕两百人大屠杀罹难者的遗骨。……没错,大屠杀。但按导演的说法,这并不是它的主题。  约书接受采访时强调,他只是捍卫历史的尊严,事件与他本人无关。我们从剧作法知道这意味着反转。约书发现母亲竟然在大屠杀证据库里留了视频,而记录里用的是另一个名。围绕大屠杀的迷雾逐渐演变为自我身份的迷雾,这是痛苦之上的又一重痛苦。随着证据和证人的积累,约书发现 ,他自己的母亲居然来自渎神者家庭,他们是完全不守戒律的goy。这个发现对一个每日检查儿子诵经,音调错了都纠正十遍,耳后编小辫子,蓄大胡须戴黑帽的虔诚犹太教徒来说,简直人生凌乱。约书完全迷失了方向,这让他正在进行的为犹太人大屠杀寻找证据的工作失去意义,因为他根本不是 giurish!


我在想,编导真大胆! 二次听证约书拒绝了奥地利人将屠杀减记到十人并捐赠一个博物馆的提议。因为他要真相。 后来约书到了奥地利,剃了胡子剪了辫子。然而调查在继续!


发现,发现,不停的发现和跨越,从寻找真相到跨越身份、种族、宗教,步步惊心,却越来越宏阔,越来越惊艳。 挖掘车来到教堂东南1247步的位置,正是那片迷雾般的绿野。精心布局的故事,因为有了历史苦难的压舱石,了无痕迹。编导演各司其职,细节优异。记得有个约书扶年迈母亲上厕所的细节,镜头对准穿戴和妆容都精致的母亲,但起得特别不易,要扶,母亲自己整理裤子,再换到旁边的地方自洁。镜头截上半身,刚好的孝道,坚强和尊严,太好的细节。母亲说: 我们被送到毒气室,祷告,后来我们听到咝咝声,以为到了天堂,我们睁开眼,被赶出来,因为煤气打不开了。于是我跟旁边的男人结了婚。


好电影是90分经历一生,甚至一个世纪。

威尼斯私人雷区

 缩身 

胤祥


政治正确挂帅之后,佩恩完全无视了剧作和类型的规律,浪费了如此优秀的设定。影片颇有现实触感的第一幕与之后的部分毫无关系,而且之后的部分也是互相不挨着……


虽说第一幕本身就点出两个世界之间的移民关系,但是怎么也想不到随后的部分把苦心建立起来的隐喻全部丢弃,而走向了赤裸裸的现实政治话语:美墨边境的墙,海上漂流而来的越南政治难民,美国的阶级与种族现实……随即而来的毫无说服力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版爱情,与完全跑偏的北欧环保主义和生存主义话语拧在一起,把影片带向了语无伦次的境地。要是再拿科幻设定来较一下真就更是惨不忍睹了。


 母亲 

柳莺


“故事聚焦一对幸福的夫妻的美好生活,由于多名不速之客的到来而搅得天翻地覆,分崩离析。”短短几句话显然不足以概括《母亲!》试图营造惊悚、悬疑,甚至恶心气氛的野心,片名后的感叹号也仿佛预示着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是有多希望能够听到观众的尖叫声。


宗教、政治、家庭,各种元素把电影撑得满满当当。不是不能玩隐喻,但如此主题先行往事先塑好的模型里一一对应浇筑角色,使得对人物动机的设置变得潦草,于观众来说,更消解了解读的快感。前半段试图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营造惊悚恐怖气氛,对声音的运用有自己的想法,但也有过满之嫌。不速之客来访,让人想起《趣味游戏》等“闯入者”电影,然而达伦显然志不在此,后半段场面骇人,玩飞也玩脱。


 别墅 

于小趴


我其实并没有很讨厌《别墅》这部电影,它代表了法国电影的一种典型,而我是喜欢法国电影的。不过在今年威尼斯的电影里,竞赛单元和非竞赛单元里,有那么多不错的法国电影,《别墅》的感觉就比较差。


有一类法国电影是,在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把生活也讲了。还有一些法国电影是,在描绘一种生活的时候,把人物观察了个透。人物和人物关系的细腻,是法国电影的魂。而我正是觉得,《别墅》的人物没有被很好地表述。这里面低调人物很多,他们之间的冲突也很明显,但是每一个都不够全面,而每一段关系也有些拿腔拿调。这件事不能怪演员,他们是学院派的好演员,本来就是在演,而不是非专业演员的表现。但这部影片真的让我非常困惑。主线和动机都挺不清晰的。或许它有对于欧洲现状的深刻理解,虽然在法国生活了好几年,我一介亚洲人还是不得要领。但这种距离感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因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是有共通性的,种族或者历史的距离不应该成为无法被理解的借口。


 大毒枭 

seamouse


其实这次威尼斯没有真正说得上讨厌的,即便个人评分最低的参展片《大毒枭》(Loving Pablo)也有闪光点。因为自己比较深入的去过哥伦比亚,尤其是麦德林,看过不少相关案宗、照片和影像,所以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做到了非常不错的人物形象还原和历史场景的准确摄制。尤其是贾维尔.巴登扮演的埃斯科瓦尔,脸型、肚皮以及走路的方式都近乎完全一样,开场摩托飙车戏更是彻底对着真实录像拍的。


问题在于,同时间既然已经有着这么高口碑的Netflix美剧,就很难理解何必再来一部无论从时间和故事表述空间都不可能充分的电影。即便找来贾维尔.巴登和佩妮洛普夫妇,也不能这么蹭热点吧。导演似乎试图以“巴勃罗的婊子”——那位电视台女记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可在缺乏任何新料的情况下,就成了一出女记者“声角”中的画外音广播剧。而且,故事发生在讲西班牙语的哥伦比亚,巴登和佩妮洛普也是西班牙人,电影对白却偏偏要非常“作怪”的用英语而且是故意带着西班牙口音的英语。

甜蜜的国度

秦婉


黑奴片,一点破事讲了112分钟,种族对立的老梗以及自以为是的形式感,唯唯诺诺被强奸了还闭口不言的黑人女性,偷东西的黑人小孩,或许真实但着实令人不适。莫名其妙正义的白人法庭,正义的因素却语焉不详,建立各种冲突却什么意图也没表达出来,人物也通通为零,太废了。


汉娜

书旦


九十分钟搞一个字猜谜,第五分钟告诉你有一撇,第六十分钟告诉你有一竖,好不容易等到九十分,导演啥都没说就走了。其它时间就看夏普林抑郁和换衣服。还有身心灵课程跳大神。结果,还得了奖。


 人流 

胤祥


 一句话评《人流》

 

不是俩猫四个二拆着出,而是把一手一把就春天的好牌生生拆成按心情随机出……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比利怀恩中场战事 | 三线好青年 | 内陆惊魂 

日本实验电影 | 男妓三部曲 | 蓝白红三部曲 

伯格曼十年 | 华语电影兄弟情 | 奥斯卡掌门人

威尼斯电影节 | 丝路电影节 | 欧盟电影展

金马影展 | 华语电影大观 | 多伦多电影节

伦敦电影节 | FIRST“在场” | 釜山电影节

威尼斯惊喜与失望 | 食物片单 | “枪击”片单 离婚片单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